互联网与稳就业

发布时间:2020-07-27

2019年1月23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第三十六次月度例会召开。会议主题为“当前就业形势与稳就业政策”。美团点评副总裁陈荣凯出席会议并发表评论。 


互联网与稳就业


一、互联网行业对稳就业的重要作用

据工信部信通院统计,数字经济在我国GDP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2.9%,吸纳1.7亿的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22.1%。波士顿咨询公司则指出,2035年中国经济中将有4.15亿就业岗位来自数字经济。之所以吸纳这样大的就业,一方面是数字经济本身形成比较大的产业,另一方面传统行业中各种各样的产业都在与数字化融合,也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从就业创造来看,互联网代表的数字经济还是有巨大的贡献的。比如电子商务行业,带动了物流。据物流行业协会统计,中国物流业从业人员总数达5600多万,其中400万以上的人员从事快递行业。


以美团自己的实例来看,根据刚刚发布的《2018外卖骑手就业报告》,全年共有270多万骑手在美团外卖获得收入,比2017年增加近50万。活跃骑手超过60万。


外卖骑手是个特征鲜明的群体。比如更年轻,90后最多,其次是80后。这个群体更有知识,15%是大学生,4%是本科以上,也更有想法,多才多艺的人很多,也涌现了很多好人好事,2018年协助挽救了40条生命。


这份工作更灵活,美团有35%的骑手兼做多份工作。每天工作4小时以下的骑手占比52%,上班时间灵活、收入有保障是外卖骑手选择这份工作的最重要原因。


这份收入很重要,五成骑手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有接近30%的人通过这份工作拿到5千块以上的收入,3-5千的36%,共有67万骑手来自贫困县,占骑手总数的1/4,覆盖了全国94%的贫困县,而且安徽、河南最多。也有30%来自传统产业转岗的工人。


骑手就业还呈现出地域特征,广东和江苏两省的骑手数量最多,都超过了30万人,有趣的是,各省的GDP与骑手数量呈现正相关性;从跨地区就业来看,北京和上海只有3%的骑手是本地人,对周边地区带动明显,而河南、安徽、山西、江西超过90%的骑手都来自本省。


互联网行业不仅自身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通过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带动行业升级,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从美团的实践看,中国大概有800万家左右的餐饮企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微企业,由于房租、人力、食材成本不断上升,面临很大的经营压力。美团为他们提供IT服务、营销服务、供应链服务、金融服务、配送服务、经营服务。摊薄了企业的固定成本,增加了营收,提高了效益。美团也非常重视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提升。美团有500多位专业讲师2000多门课程,在400个城市有线下的培训,累计培训餐饮、美容、酒店等从业人员1100万人次。


二、政策建议

第一,重视服务业对吸纳就业的作用,让中小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

美团2018年第三季度一个季度的收入就超过了2016年全年,这反映了生活服务业有巨大的潜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消费者对服务业一定有更多的需求,吸纳更多的就业。但是服务行业的特点是中小微企业占大多数,这些只有几个人的企业获取政策的成本非常高,很难享受到政策。应该为中小企业考虑,设计低获取成本的政策,比如普惠的税收减免。


第二,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绝大多数互联网平台都面对着更严的监管,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但是总体来看,大型互联网平台应该是有利于改进,而不是削弱了社会治理。互联网平台的一个特点是把潜在的问题显性化。所以与其把平台作为打击的对象,不如发挥平台作用,让平台主动实施治理。


第三,处理好新型劳动关系。

众包、零工经济、灵活就业与传统的劳动关系相比,有新的变化,我们要把保护劳动的权益放在第一位,同时也要给新的劳动关系相应的灵活性,才能真正有利于扩大就业。2019年1月23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第三十六次月度例会召开。会议主题为“当前就业形势与稳就业政策”。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智宏观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小鲁出席会议并发表评论。

当前就业形势中存在的问题

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内容非常丰富,信息很多,可以做几点概括:


第一,就业形势不那么坏,至少不像很多人担心的那么坏,现在失业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劳动年龄人口在下降,参与就业的人数已经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来说,就业出现了比较宽松的形势。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就业形势有多好,要看到背景因素在起作用。


第三,结构性因素。明显的问题是工业就业在下降,第三产业就业在增长。我回看了一下数据,从2017年开始,工业就业已经下降500万人,第一产业下降500万,第三产业增长了1000万人左右,增减相抵。第三产业中的一部分,像互联网、市场中介组织在迅速发展,医疗、教育方面有很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这些都对就业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乐观的信息。


但是,我觉得还有几点不容过度乐观的问题。


第一,工业形势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严峻。比如,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如果用今年和去年1-11月份累计数据同期相比,主营业务收入从118万亿下降到94万亿,有相当大幅度的下降。利润从6.8万亿下降到6.1万亿,下降幅度也非常大。反过来,亏损企业数量大幅度上升,从49000家上升到61000家,亏损面是在扩大的。还有其他一些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是情况在恶化。


统计局公布的是利润增长了1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0%以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统计学里有一个问题,所谓的幸存者偏差。统计局计算的利润增长、主营业务增长是用今年仍然留在样本里的企业的数据来计算。过去有些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的,现在掉到2000万以下,被剔除掉了,不在规模以上企业里。在计算的时候,也从去年的基数里剔除掉。剔除的结果就是业务下降的、出现收缩亏损的企业被剔除掉了,把快速增长的企业加进来了。去年不到2000万的,今年到了2000万以上,也要加进来。一增一减,这些企业的数据就明显的好看了。这套数据直接公布出来,用于代表工业增长形势,恐怕是不合适的。因为实际上剔除了坏的,加上了好的。


2018年底,统计局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是6.1%。根据统计局的近100种主要工业产品前10个月的实物量变动做个大概估算,我推算的结果大概是增长3%或以下。如果工业增长不是6.1%,而是3%,那么GDP增长是多少?如果假定第三产业数据是可靠的,但工业是3%的话,GDP增长就不是6.6%,而可能是5%左右。今年工业面临的情况可能还会变得更加严峻。虽然一部分产业相当好,但相当多的传统产业面临很严重的困难。


第二,对贸易战未来的走势不能过于乐观,如果出现了对我们非常不利的国际贸易形势,对经济增长一定是有影响的。


第三,工业自动化程度在提高,机器人的应用在迅速的增加,人工智能在普及,这些都对劳动力有明显的替代作用,而且未来的替代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大。如果这是一个趋势,未来对就业的影响可能还会变大。


面对这样一个结构变化的形势,总量政策往往是不可靠的。讲稳就业,如果就是总量政策,货币宽松,扩大政府投资,不解雇工人,尽量保就业,是不是可以起到我们希望的作用?我觉得更需要解决的恐怕是结构性问题。比如,人力资源和劳动力的供求之间存在的结构错位的问题怎么解决、摩擦性失业的问题怎么解决。很多问题要涉及到劳动力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问题。很多问题要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仅仅用总量政策稳就业,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