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就业形势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0-07-27

2019年1月23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第三十六次月度例会召开。会议主题为“当前就业形势与稳就业政策”。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博智宏观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小鲁出席会议并发表评论。


当前就业形势中存在的问题


对就业形势的分析内容非常丰富,信息很多,可以做几点概括:


第一,就业形势不那么坏,至少不像很多人担心的那么坏,现在失业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第二,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劳动年龄人口在下降,参与就业的人数已经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来说,就业出现了比较宽松的形势。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就业形势有多好,要看到背景因素在起作用。


第三,结构性因素。明显的问题是工业就业在下降,第三产业就业在增长。我回看了一下数据,从2017年开始,工业就业已经下降500万人,第一产业下降500万,第三产业增长了1000万人左右,增减相抵。第三产业中的一部分,像互联网、市场中介组织在迅速发展,医疗、教育方面有很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这些都对就业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乐观的信息。


但是,我觉得还有几点不容过度乐观的问题。


第一,工业形势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严峻。比如,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如果用今年和去年1-11月份累计数据同期相比,主营业务收入从118万亿下降到94万亿,有相当大幅度的下降。利润从6.8万亿下降到6.1万亿,下降幅度也非常大。反过来,亏损企业数量大幅度上升,从49000家上升到61000家,亏损面是在扩大的。还有其他一些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是情况在恶化。


统计局公布的是利润增长了1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10%以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统计学里有一个问题,所谓的幸存者偏差。统计局计算的利润增长、主营业务增长是用今年仍然留在样本里的企业的数据来计算。过去有些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的,现在掉到2000万以下,被剔除掉了,不在规模以上企业里。在计算的时候,也从去年的基数里剔除掉。剔除的结果就是业务下降的、出现收缩亏损的企业被剔除掉了,把快速增长的企业加进来了。去年不到2000万的,今年到了2000万以上,也要加进来。一增一减,这些企业的数据就明显的好看了。这套数据直接公布出来,用于代表工业增长形势,恐怕是不合适的。因为实际上剔除了坏的,加上了好的。


2018年底,统计局公布的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是6.1%。根据统计局的近100种主要工业产品前10个月的实物量变动做个大概估算,我推算的结果大概是增长3%或以下。如果工业增长不是6.1%,而是3%,那么GDP增长是多少?如果假定第三产业数据是可靠的,但工业是3%的话,GDP增长就不是6.6%,而可能是5%左右。今年工业面临的情况可能还会变得更加严峻。虽然一部分产业相当好,但相当多的传统产业面临很严重的困难。


第二,对贸易战未来的走势不能过于乐观,如果出现了对我们非常不利的国际贸易形势,对经济增长一定是有影响的。


第三,工业自动化程度在提高,机器人的应用在迅速的增加,人工智能在普及,这些都对劳动力有明显的替代作用,而且未来的替代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大。如果这是一个趋势,未来对就业的影响可能还会变大。


面对这样一个结构变化的形势,总量政策往往是不可靠的。讲稳就业,如果就是总量政策,货币宽松,扩大政府投资,不解雇工人,尽量保就业,是不是可以起到我们希望的作用?我觉得更需要解决的恐怕是结构性问题。比如,人力资源和劳动力的供求之间存在的结构错位的问题怎么解决、摩擦性失业的问题怎么解决。很多问题要涉及到劳动力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的问题。很多问题要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仅仅用总量政策稳就业,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