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给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带来压力
发布时间:2020-07-27
2019年10月23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第四十三次月度例会召开。会议主题为“汇率破7后的走势与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肖立晟出席会议并发表评论。
通缩给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带来压力
回顾2013年至今的人民币走势。2013年至今,人民币汇率2017年升值、2018年贬值,今年不出意外还是贬值。以年度来看,已经出现持续贬值的压力,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中国的储蓄率在2014年接近50%,现在已经下降至45%左右。当储蓄率下降,而政府还在运用投资保增长的情况之下,经常帐户顺差会不断缩窄,未来两三年有可能会出现储蓄投资负缺口,对汇率形成压力。所以从宏观基本面来讲,汇率走势会略偏悲观。
第二,资本流入难以支撑汇率。2019年一、二季度,我国均实现“双顺差”:经常账户顺差880亿美元、以及非储备金融账户顺差450亿美元。然而,与此同时,误差和遗漏账户出现了1300亿美元的净流出,基本抵消了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的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一般而言,净误差与遗漏占同期货物进出口额的比重一般不宜超过正负5%,这是国际上的标准定义,超出了就有可能是资本外逃。目前净误差与遗漏占同期货物进出口额的比重已经达到-6%,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流入对汇率的支撑非常有限。
第三,未来两年最大的危险是通缩。全球在金融危机后的主要矛盾之一是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这种情况下最大的受害者是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制造业相对越发达的国家,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受到的通缩压力越大。在我们的研究中,选取通缩最严重的2014-2015年,把所有国家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横轴,PPI变化为作纵轴,会发现:当经济增长越依赖于工业增加值、越依赖于制造业,越容易陷入通缩的状态。在明年开始,美国经济进入快速下行通道、欧洲经济起不来、中国经济难以回暖,在这种情况下全球需求会进一步萎缩,但生产能力并没有大幅下降,所以还会陷入通缩,而通缩的时候就是人民币贬值的时候。我们选取2010年~2015年期间,用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与当期汇率之差做为贬值预期,与国内PPI做回归,回归效果非常显著。这种情况下,未来两年人民币汇率受到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进一步,我们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拆解成三部分:收盘价+篮子货币+逆周期因子。观察逆周期因子可以发现,自从2017年5月份正式启动以来,主要作用是对冲收盘价的贬值压力,在2019年5月之前一般是对冲200个基点,最高250基点。但是2019年5月中美冲突加剧之后,逆周期因子一度对冲幅度达到了600个基点。2019年5月份,人民币汇率基本上稳定在6.9左右。随着外部压力的上升,2019年9月开始稳定在7.07左右,未来这个稳定机制受到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综上,个人觉得还是要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打开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给其他的逆周期政策留下足够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