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不改市场主线经济趋势

发布时间:2020-07-30

2020年2月15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线上专题研讨会通过网络平台顺利召开,主题为“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判断、短期对策和中长期改革”,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政策研究室主任尚鸣参加并发言。


疫情冲击不改市场主线经济趋势

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爆发,全国范围多点散发,叠加春节时点因素,疫情迅速蔓延全国,各地无奈封城、封路以及延迟开工,导致供给端的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生产、销售、回款等正常经营活动也相应受到严重干扰,基建延时与停工以及企业停产与减产成为了一种大面积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产生了严重冲击。能否同时间赛跑,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疫情大考中能否交出合格应对答卷,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检验着我国的危机应对与处治能力。


一、代价沉重,对经济冲击大影响深


全国普遍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已对生产、消费、劳动力流动、物流交通等形成了较强的“冻结”,显著加剧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初步判断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将远大于2003年非典。


一是从领先指标看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较大。截至2月10日,六大发电集团日均煤耗37.2万吨,不到去年同期的60%;春节后全国旅客发送量较去年同期大幅萎缩八成;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5.04万平米,仅为去年同期的大概10%;1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69.9万台,同比大幅下滑21.5%,创自2005年乘联会统计以来的历史新低,且预期2月同比下滑会进一步超过30%;就业除房地产行业象征性增长0.2%,其余所有行业对应届生需求同比都大幅下降。其中汽车、广告/传媒行业的应届生需求跌幅超过65%;


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今年颗粒无收。2019年春节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约10050亿元,今年同期受损严重。2019年春节全国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2020年同期锐减。房地产行业暂停销售活动,复工投资延迟。简单估算这些行业营业收入损失超过1万亿。


二是小微企业和实体企业受影响较大。从过去几年经济运行规律看,经济进入缓慢探底期,而此次疫情,将推动实体经济加速赶底。受疫情影响,一些小微企业短期进入休克状态,尽管疫情只是引发广大小微企业生存危机的一个导火索,在其背后,很多问题,比如融资难度巨大、经营不规范、员工薪资压力大等问题早已存在。清华经济管理学院、北大汇丰商学院、北京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对995家中小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及诉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只有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此次疫情的评估样本数不算太大,但已完全具备统计学参考价值。


三是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从武汉封城开始,疫情防控限制全国各地的人员流动,导致部分企业复工延迟,节后员工招聘也受到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的缺工问题尤为突出。化工品产业链下游行业如橡胶塑料、造纸及加工,木材及加工行业、纺织业直接受到冲疫情击,存在一定影响。计算机、电子与光学设备、电气机械、通用设备整个链条受到疫情一定区域冲击,仪器仪表行业由于对上述链条依赖,短期或也受到一定影响。还有复工推迟带的来建筑活动延后,叠加对汽车链条影响,抑制黑色、有色冶炼、金属制品短期需求。


疫情的蔓延也引发了海外车企的担忧。中国市场是全球汽车零部件采购的中心,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和中国制造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出口额超过600亿美元,跨国零部件不断加大对中国工厂的投入,也让供应链出现了如今牵一发动全身的局面。由于中国供应商的线束零件短缺,韩国的现代汽车成为第一个宣布工厂因为疫情停产的海外制造商。疫情若持续较久,对于汽车与通信行业供应链或带来一定的区域性风险。美国智库米尔肯研究院分析师指出,疫情正加速中美“脱钩”,其影响更甚于中美贸易摩擦。


二、不改市场主线经济趋势。


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冲击,影响多大还需定性与定量分析。从短期看,疫情将使得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GDP增速会很难看;从长期看,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具有较好的快速修复能力,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企稳和转型升级的趋势,不改长期向好趋势,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一)国企基本复工,为稳定经济形成有效支撑。,截至2月12日,全国各地国企大面积复工复产,其中涉及民生保障的各地国企在春节假日期间也保持了良好运转。北京市国资委系统各单位均实现复工复产,  43家市管企业集团总部已全面复工;二级及重要子企业1089户,复工复产比例99.7%。上海市国资委有序落实国有企业复产复工,市国资系统监管企业本市地域内正式职工复工约70万人,其中居家办公约10万人,复工率约80%。96家中央企业所属2万余户主要生产型子企业(不包括商贸、金融、地产等类别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按建设项目单独统计)复工率达到81.6%。科技领域一批重点项目、多个工程陆续复工复产,西安新一代支线客机新舟700的总装生产春节后全面复工, 国家电投446个项目正陆续复产复工,核电、重型燃机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正稳步推进。上海,C919大型客机、ARJ21新支线飞机和CR929宽体客机的研制团队正按计划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地面试验和生产制造等各项工作。辽宁大连的中国船舶大船集团所负责的各项重要装备已开始恢复生产建造。


(二)资本加速进入新产业,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形成。一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2019 年1-11月高技术制造业(主要包括电子、通信、计算机、医药、航空航天、仪器仪表等行业)投资增速高达14.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整体制造业投资的比例大概在16%-18%左右,贡献率在 60%-80%左右,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二是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18年,我国研发投入达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全球排名第二。三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空间大。工信部正式发放 5G商用牌照,预测运营商5G主体投资(主要包括规划期 与建设期的相关资本开支)规模将达1.23万亿元,5G规模商用将带动互联网巨头积极参与建设进程,驱动传统产业变革,智能制造、智慧出行将加速发展。


(三)潜在增长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城镇化、东北振兴、西部投资都还有一定的空间,随着疫情冲击的结束,这些因素都会对明年的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支撑。一是市场广阔,需求空间很大。我国有近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数以亿计并日益扩大,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城镇常住人口每年增加上千万,人均耐用消费品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潜力巨大。二是中国的工业化还远没有完成。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主要经济指标有四项:一看人均生产总值,二看工业化率,三看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四看城市化率,从这四点来看,中国有三项远远不够。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三是深度城市化发展空间还很大。去年年底按照城镇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是60%,与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百分之八九十的水平相比,我们还有很大距离,这个距离就是我们经济发展有潜力所在。四是公共服务设施、卫生基础设施还有巨大改善投资空间。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质量不高、不公平的状况还比较突出。


三、教训深刻,下决心改革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让悲剧不再重演。


此次疫情,暴露了国内在诸多领域存在短板,包括体制性的、结构性的、宏观层面的、微观层面的、短期的、长期的问关,不仅影响到民生,还影响到社会稳定,更会影响到我们的国力和国际地位。疫情过后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方面,要加大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综合施策,最大化减轻疫情对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影响。此次疫情中暴露的体制机制问题,应以改革的方式予以解决,让悲剧不再重演。


危机并不可怕,关键是怎么应对,化危为机。政策的当务之急是企业不倒闭,工人不失业,保持消费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疫情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官员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程度。虽然17年前有过SARS的前车之鉴,但今次还是走了不少弯路,延误了最佳窗口期,暴露出中国疫情防治体系的短板。二是吃一堑,长一智。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决议,但几年下来,对这一议题的认知仍停留在概念上,在这次疫情的考验之下,通过湖北官场,中国整个社会都对这一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切身体会到社会治理、应急管理、医疗科技、民生距离“第五个现代化”的距离。三是更深层次暴露出了我们在信息公开透明、舆论监督方面的诸多问题,是很好的清醒剂,是 “厉害了”等过度膨胀言论的清醒剂。经此一疫,让我们更加理智、客观地反思中国在软硬实力上的差距,更清醒深刻地认识到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真实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