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抗疫的政策可操作性和疫情的长远影响
发布时间:2020-07-30
2020年2月15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线上专题研讨会通过网络平台顺利召开,主题为“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判断、短期对策和中长期改革”,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参加并发言。
关注抗疫的政策可操作性和疫情的长远影响
1、 假如当初不返乡……
目前不少人关注此次疫情发生过程中的信息公开的问题。其实,即便我们撇开信息发布过程中种种值得改进地方,假如昔日重来,如果我们在1月20日那时果断做出了“员工不返乡过年”的安排,抗疫是否会出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很可能是的。第一,避免了人员的两次流动、造成管控困难和疫情的大范围扩散;第二,所有员工均留在务工所在地,复工会很迅速,物资不会短缺,抗疫措施可以更充分落实到位;第三,东部人口流入地区财政状况比较好、城市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更为成熟,有财力有能力管控得更好;第四,单位对职工的管理远比回乡之后的街道办、生产队要严格、有效得多。
2、 政策千万条,全面复工第一条……
从缓解经济社会压力的角度来说,“政策千万条,全面复工第一条。”要“复工”,而且要“全面”复工。因为每个企业都是处于千丝万缕、纵横交错的复杂产业链之中的,分行业、分区域有序复工是理想化的图景,但现实却是:我这个企业复工了,但上游原材料没有复工,我其实干不了;或者我这个企业复工了,下游企业没有复工,做出来的产品没有人要;或者上下游产业链都复工了,但物流没有复工,运输还是断流的。还有,企业自己是愿意也可以复工的,但流出地的工人因管控出不来,或者流入地街道“一刀切”地暂停接受外来人口,企业愿意复工人却来不了。
现在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关键是要做好“两个区分”:一是区分“疫”与“非疫”,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依法区分“疫点”“疫区”和其他地区,对前者封楼、封城,对后者要尽快恢复正常的城市生活;二是区分人和物,要对人流和物流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既然根据医学专家的判断疫情主要通过人面对面、人群聚集传播,那么,就应该在管好“疫点”、“疫区”的同时,全面恢复畅通货流。
3、 卫生体系亟待加强的是医生……
考虑到疫情的复杂性,在病毒的致死率大幅降低之后,很可能我们的社会不得不做好在一段时间内仍得与病毒共存的无奈准备。比如,2009年2月-2010年8月之间H1N1病毒在墨西哥和美国的爆发和大流行(H1N1病毒感染者至今仍未完全灭绝,已被大家视为重度流感),就是如此。当时墨西哥采取了5个工作日停工的措施,但美国几乎没有采取特别让经济停摆的措施。当时美国的感染者远比墨西哥多得多,但死亡率二者却反差明显,墨西哥最初的死亡率在2.5%左右(此后下降到1.2%,在这一水平时,虽然仍可能有病例,但WHO宣布了H1N1大流行的结束),美国则只有0.5%(此后下降到0.1%)。造成死亡率差异巨大的一个关键原因在医疗资源方面:从每千人床位数看,美国约3.5,墨西哥约1.5;从每千人医生数看,美国约2.6,墨西哥约2.3。如果把我国当前的新冠病毒疫情与之进行比较,目前全国的死亡率约为2.5%,与当时H1N1流行之初的墨西哥相当;湖北之外的死亡率大约为0.4%,与当时H1N1流行之初的美国相当。如果比较医疗资源,我们发现:我国全国每千人床位数高达约4.0,湖北甚至到了6.7左右,均远远高于美国;但是,我国每千人医生数却显著低于美国和墨西哥,全国只有2.1,湖北则只有2.0。因此,未来医疗行业补短板,首先需要改善医生的待遇,做好医生权益的保护,提高医生职业的吸引力。
4、 关注疫情对食品价格的深远影响
2003年第二季度“非典”发生,2003年末和2004年初出现了一轮食品价格的显著上涨。复盘当时的数据,发现2003年是生猪存栏比较低的一年。考虑到湖北是全国第一大化肥生产地,当地猪肉禽肉禽蛋产量占全国的4-7%,饲料产量占全国的约5%(其中全价饲料在全国的占比接近四成),全面的停产停工对全国农业的影响不容小觑,需要高度关注由此可能带来的未来食品价格上涨风险。
5、疫情预计会令我国无人工厂建设提速,有利于提高经济的长期生产率
在过去投资建厂过程中,在用人工和用机器技术上都可以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家会权衡两者何者更便宜。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很多企业通常是选择了更多用人工。在此次疫情中,对人员流动的管控给诸多企业带来了灾难性后果,预计后续会刺激很多企业加速无人工厂的建设。这一方面在目前激发了新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在长期有利于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